全球半导体产业迎来关键节点。9月3日,三星电子宣布,其首款2nm工艺移动SoC芯片“Exynos 2600”已完成开发,即将进入量产阶段。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三星在先进制程领域追平台积电,更可能重塑高端芯片市场的竞争规则。
技术突破:散热与能效的双重升级
Exynos 2600采用三星第三代GAA(全环绕栅极)晶体管架构,相比前代3nm工艺,晶体管密度提升25%,能效比提高30%。更关键的是,三星引入了新型“热传导模块(HPB)”散热技术,通过在芯片内部嵌入微型散热片,将工作温度降低15%,解决了高算力场景下的过热问题。
“Exynos 2600的GPU性能可对标苹果A18,而NPU算力超过高通骁龙8 Elite。”三星半导体业务负责人表示,该芯片已通过多家手机厂商的测试,首批订单来自三星自家Galaxy S26系列,预计2026年一季度上市。
产业影响:国内芯片厂商迎来“窗口期”
三星的突破或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创造机遇。中芯国际、华虹集团等企业正加速研发14nm以下先进制程,而三星的2nm量产可能倒逼台积电扩大成熟工艺(如28nm、40nm)的产能,从而缓解国内厂商在车规级芯片、物联网芯片等领域的供应压力。
“2nm芯片的竞争本质是生态之争。”行业分析师指出,三星需联合谷歌、AMD等企业构建软件适配生态,而台积电则依赖苹果、英伟达等长期客户。这场“代工”的胜负,或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主导权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